舌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课堂视频丨路桥实验中学张晓利老 [复制链接]

1#

READING

ILOVEYOU

幸福成长

从亲子阅读开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上周很荣幸邀请到

台州市师德先进个人

路桥区特级班主任、

路桥区教坛新秀、教科研新秀

路桥实验中学教师

张晓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课

《幸福成长,从亲子阅读开始》

课程回顾

“书没看不准看电视”“老是磨蹭,到现在阅读打卡任务还没完成!”这个暑假,经常传来对门虎妈狼爸严厉的呵斥声。只要家有读书郎,类似这种声音肯定不陌生。我是语文老师,暑假这几天也有好几个家长向我诉苦:

“小时候还爱看,越大越不爱喜欢看书,家里买了一堆书,孩子看都不看。老师您说怎么办?”“孩子只喜欢看漫画书,学校推荐的书碰都不去碰一下,气死了。”“孩子窝在家里,抱着手机不放手,或者是电视连续剧无止尽,电脑玩游戏非常嗨,喊也喊不住……怎么办?哎!说到阅读,家长头疼、亲子关系紧张。

悉数家长、老师

为什么重视课外阅读?

从语文角度讲: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能低于万字。(教育部特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认为:学生阅读面广,考试也不会差。主张语文教学改革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不仅如此,阅读还影响到一个人的谈吐、气质、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请家长观看一个视频。

可是为啥很多孩子不重视阅读,不愿意阅读呢?我觉得原因有以下三点:

01

原因一:身边现代科技产品的影响

今天的孩子出生在一个科技极为发达的时代,广播、电视、多媒体、电脑、手机等媒体载体触手可及,孩子周围充斥着电视、手机、ipad,玩游戏、刷抖音,看动画,看娱乐,它们形象直观、好玩刺激,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魔力,让孩子静不下心看书。

原因二:从小没有培养阅读习惯

就像没有运动健身习惯的人,不会说运动的好处,反而觉得锻炼很累,很痛苦。一开始让孩子吃肯德基、麦当劳,慢慢的,就不爱吃其他东西,也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好东西。阅读是有胃口的,玩游戏、看电视,读一些糟糕的书后,对优秀图书就没有鉴赏力了。

原因三:家里没有看书的氛围。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买书就完成任务了,孩子不看书,就怒吼:你为什么还不去读书,给你买书白买了吗!可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自己可能正在一旁玩手机,或者看电视。孩子肯定不服气的:凭什么你们大人就可以玩手机看电视剧,我就非得读书呢,我也想看电视玩游戏呢。整天刷手机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0-6岁是培养好孩子阅读习惯的*金时期。所以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老师,所以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从家庭开始的。强扭的瓜不甜!越是打骂、逼迫,孩子越是讨厌阅读,让孩子阅读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放下手机,带头读书,亲子共读。

书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了,牙牙学语时我就在妈妈怀里听故事,蹒跚学步时我就拿着连环画看得津津有味,上学时更是一本本的课外书把书包塞得满满的,走亲戚、医院也带着它。我为书疯狂,我为书着迷,我为书受罚……

——摘自陈昶元《我是“书虫”》

上面文字来自我儿子的作文,我也是家长,我是用什么方法把儿子变成书虫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亲子共读!虽然我也会下载一些听书APP,购买故事机等电子产品,它们确实发音标准、形象生动,艺术效果很好,但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特征,选择合适的纸质图书进行亲子共读,这是我和孩子每天雷打不动的节目,而且这亲子共读一直从幼儿坚持到初中阶段!

具体做法

01

一、婴儿阶段音画起步感知阅读

婴幼儿对形体和色彩有强烈的吸引力,喜欢看简单的图,听有绕口令特征的语言,所以我就挑选动物卡片、撕不烂图书等。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听儿歌、故事和喝奶一样都成为我家孩子的基本生活,我每天晚上就坚持给她读,哭闹的他听到故事或儿歌时就变得安静,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我就让他小吃多餐。一有空就见缝插针地念儿歌,他常常入神地静听,有时咯咯地笑,孩子常常心满意足地伴着儿歌、故事甜美入睡,婴儿阶段的伴读给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也刺激他的语言发展。

02

二、幼儿阶段,亲近绘本爱上阅读

3—6岁阶段是阅读的敏感期,又称为阅读的*金阶段,此时的孩子对世界充满想象和憧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阶段也是孩子迷恋电视的时候,迷上电视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视力,而且对他们的表达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害,将来很可能只会聆听而不会表达。这时最好的办法不是粗暴地关掉电视,而应通过漂亮生动的书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就给家每个角落都放上精美的画册:《幼儿画报》《故事报》《幼儿智力世界》等期刊,还有绘本读物、连环画,不仅吸引孩子眼球,还能让孩子持续阅读下去。外婆和爸爸也会与他共读绘本。满眼都是书,满眼都是读书的人,孩子开始把读绘本当成最好的精神享受,每天睡觉前的对话是:“妈妈,讲故事吧。”如果今天表现好,我就奖励他自己选一本书,如果表现不好或犯错误就不能看书,于是读书变成她最幸福的奖励,他总是开心地依靠在我身边,我使出浑身解数,用生动的对话、夸张的动作,变化的表情去演读,把简单的画册读得有趣生动,他认真盯着绘本图书,不时用稚嫩的小手不断触摸绘本。这一阶段阅读的绘本数量和饭量一样大增,我们常常一次十来本,我读得口干舌燥,他却劲头十足,选书,搬书,不亦乐乎。当然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我还常变着花样、变着法子读,不但“共读”而且“共玩”,有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通过精彩表演把把枯燥的阅读变成温馨的幸福时光,通过大量的绘本阅读,孩子对看书形成了强烈的兴趣,阅读已经比三餐更重要,读小学前他已经她无意中竟积累了很多常用字,已经能看无图的故事了,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主动阅读打下基础。

03

三、小学阶段经典引路痴迷阅读

孩子已经认字,很多父母认为课外阅读可以由孩子独立完成,不必亲子共读了。错了!

7-12岁,这是阅读的白银阶段,这一阶段识字还较少,也是儿童品德、行为习惯、兴趣和气质形成的基础阶段,还需要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个年龄段,适合读难一点的桥梁书(文字比绘本多,但是图也比较多,看起来有趣不累的书)和注音版童书。内容上我特地挑选神话、童话,开发他的想象力;挑选诗词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增加传统文化积淀;挑选科学类图书,激发科学的兴趣。我常常带孩子去书店选几本小书,去图书馆借一些书,我们一大袋一大袋地往家里搬,他一本接一本看得飞快。这些书籍不仅能让孩子知识广博,提高孩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而且对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不小的帮助。周末她最开心,我规定周末每个晚上最多只能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他会央求“可以让我多看书吗?”孩子在成长,我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