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药店的远虑与近忧
有一个问题最近一直在脑中盘旋。事情的起因则是一通电话。
山东一位单体药店老板马先生前段时间给笔者打来电话,讲述其在 事业上升期 遭遇的发展困惑。据了解,马先生本人在山东某地级城市经营单体药店多年,秉持 放心 、 便宜 的宗旨,其药店在当地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像所有成功致富的故事一样,单店成功,马先生于是为 做大 的梦想所牵引。 现在手上的资金有了,硬件也具备了,问题是眼下我该不该申请连锁药店?
在马先生的设想中,从单店到连锁,最大的改变似乎只是投入的增加。投入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加倍,这一点不得不让其格外小心。在其看来,眼下新医改*策对社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扶持,未来可能给社会零售药店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在这种预设前景下,此前由药店积累而得的原始资本是不是还应该原地投入?这似乎已成问题。
马先生的困惑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少单体药店、小连锁老板的焦虑。毕竟,假使新医改*策对于社会零售药房的压力释放,这部分企业由于资源分散,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有限,很可能是最先倒下的一拨。
在上述焦虑的引导下,笔者于是和马先生一样,陷入了这样的思考:新医改背景下,药店是不是值得继续投资?
对于那些有投资远见,在任何时候都寻求资金最高使用效率的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伪问题。然而再转念一想,对马先生这样有志于从单店转向连锁的药店人而言,新医改固然是一个非参考不可的背景条件,但相比真正急迫的问题而言,其对于国家*策的猜想充其量还只是一种远虑。
那么,哪些才是真正的近忧?
在马先生预设的困难之中,*策因素被摆到了第一位,未来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方向成为决定其是否应该在老本行继续投资的关键因素。在同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其始终并没有涉及的问题是:从一家单体药店转向连锁经营,其本人与团队是否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就是一家药店的核心盈利模式,这是任何成功可以复制的先决条件。事实上,药店圈内一直不乏生活滋润的单体药店。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成功的单体药店都不可复制。这些药店的成功,都是 天时地利人和 的产物,一旦连锁化发展,能否保证其他药店同样赢利?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笔者认为,在跨出连锁化道路之前,在思考国家*策是否有利于整个药品零售行业发展之前,马先生要做的或许是先对自己的药店来一番严格的审视,探究一下单店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 是市场还存在空隙和漏洞,还是因为自身确已形成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答案为后者,再思考医改*策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