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夏季,酷暑难耐,人的身体容易出现以下反应:
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倦怠不安、精神不济等,老一辈人称这种现象为“苦夏”。
而对孩子来说,除了容易出现上面这些问题,往往还会被“积食”缠上,父母需要多上心——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为何一到夏季,孩子就容易出现“积食”?
所谓“积食”,其实是一种中医的说法,它一般常见于婴幼儿时期的小宝宝(3岁以内)。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脾胃较为稚嫩,一旦乳食过量,超过脾胃消化的最大阈值,则会使其功能下降,食物残渣滞留,进而就会形成“积食”。
至于为何一到夏季,儿童积食就会高发,其实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1、孩子的肠胃功能下降
夏季气温升高,孩子体内的消化酶分泌量会下降,肠胃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很容易消化不良。
如果孩子摄入的食物过多,或者是饮食结构不佳,吃太多油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无疑会给孩子本就脆弱的肠胃增加负担。一旦超出肠胃的负荷,就容易形成积食。
2、孩子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夏季天热,孩子往往容易贪凉,靠着冰淇淋、冷饮等来解暑。这类寒凉食物容易刺激肠胃不说,吃得过多还容易导致孩子体内积生湿气,脾胃也会变得虚弱,运化的能力跟着下降,积食自然也会找上门。
在此需要提醒:有些“寒性水果”,例如西瓜、桑葚、柚子和猕猴桃等,同样不适合低龄宝宝经常吃。
有以下迹象,父母就该警惕
如果你家孩子出现以下几个迹象,往往就是积食的征兆,父母需要警惕起来:
1、嘴里散发“酸臭味”,舌苔偏厚
身体健康的宝宝,在摄入食物后营养物质会被脾胃正常转化,并供身体各器官的吸收,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所以胃内的容物会被消化掉,口腔内也不会留下难闻的气味。
而积食的宝宝,肠胃蠕动的速度变慢,胃部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摄入的食物难以被完全消耗掉,在胃内堆积的时间比较长。久而久之,就会致使孩子的嘴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酸臭味”。
另外,中医认为舌苔是胃气向上熏蒸,反映在舌面的表现,能够最直接的反应脾胃是否健康。
持续的积食也会导致幼儿的口腔环境被破坏,舌苔变厚,上面堆积了一层白色或者黄色的粘腻物,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裙边舌”和“地图舌”。
2、寝食难安,脾气暴躁
具体表现为:夜间睡不安稳,总是翻来覆去,感觉到身体不舒服,有些小孩还伴随着手脚心发热和睡觉磨牙等反常。
白天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宛若“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着,没说几句话孩子就十分不耐烦。
如果出现上述异常,往往可能就是积食引起的——
因为它在背后作祟,影响到了孩子的脾胃功能,肠胃的局部黏膜受到损伤,进而出现炎症。身体也会跟着发热,令孩子变得躁动不安,睡眠质量下降,也容易变得情绪化。
3、食欲不振,脸色发黄暗淡无光
俗话说,脾胃乃后天之本,脾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积食的宝宝脾胃功能较差,所以身体的气血不足,供给其它器官的“能源”不足,久而久之孩子的面部就会发黄,变得暗淡无光,看着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另外,积食的孩子也多伴随着食欲不佳,饭后易出现饱腹感。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孩子积食持续的时间较长,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往往容易导致孩子的身体没有办法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身体机能难以正常运行,生长发育自然也会变得迟缓,甚至可能出现健康隐患。
因此,建议父母发现孩子有积食的征兆时,尽量早点采取应对的措施。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1、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尽量让孩子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增加米食和面食的摄入量,避免大鱼大肉,少吃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食欲不振,可以在饭前1小时喝一杯温水,可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减少积食。
★让孩子在吃饭前适当吃一点酸性食物,例如山楂、话梅、柠檬等,刺激胃液的分泌。
★平时也可以给孩子备上小米粥、陈皮消食茶、玉米须水等。
2、给孩子按摩推拿
0~7岁的孩子,如果出现了积食,有口臭、腹胀、大便结块(酸臭)等不适,除了食补以外,父母还可以选择给她们推推脾经。
第一种:让孩子的大拇指保持自然伸直的状态,父母沿着孩子的拇指,从边缘推到孩子的掌根处,注意尽量保持直来直往,反复推上十几次。
第二种:让孩子身体趴着,父母的双手拇指与食指反复揉捏孩子的脊柱两边,从上到下,来回捏个3~5次;
第三种:用拇指轻柔地按摩孩子脚底的涌泉穴。
除了上述的几种办法,父母也要注意要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如果嫌外面的天气太热,可以在家给孩子安排一些小游戏,让孩子放假在家动起来,避免久坐或者久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