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来看,脾脏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身体气血生化都需要依赖于脾脏,而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都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供给全身使用。脾脏对人体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肺部和肾脏,所以说“养脾等于养寿”。但是很多的饮食习惯并不好,三餐不按时吃、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生冷等食物,长期以往导致脾脏免疫力下降。而舌头的变化是脾脏的外在表现:舌头发白且厚,表明还附着一层黏液,说明脾脏出现了问题,提醒我们赶紧养脾。
都说民以食为天,还有一句话是“病从口入”,所以说饮食对身体健康而言十分重要,吃错了食物会导致脾脏损伤,但吃对食物一样可以养好脾脏。第一种食物就是粳米,这是大米的一种,形状为椭圆形或者圆形的,但是没有糯米那么粘,是一种很好消化的主食,而《本草经疏》中度粳米曾有这样的记载: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所以说粳米对脾胃能起到很大的好处,尤其还是粳米熬好后浮在上面的那一层米油营养价值更高,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因为脾胃有消化食物的功能,而脾胃虚弱的朋友常常被积食所困扰,所以说大家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开胃的食物来增加食欲,还能减轻脾胃的负担,比如山楂、香菇、马铃薯等食物,均属于味甘、性平的食物品种,非常适合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朋友吃,不过吃这些食物有几点注意事项,就是马铃薯发芽后一定不要再吃,因为生成了龙葵素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另外对香菇过敏者、高尿酸患者不宜吃香菇,应该将其拉入“黑名单”。
由于脾胃还担任着运输水湿的功能,所以说脾胃失调的人体内湿气较重,通常会有“齿痕舌”、虚胖、大便溏稀等症状出现,而体内湿气过重导致阳气泄露,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所以说除湿很关键。体内湿气没了,脾胃也会慢慢好起来,这是相互的,而说到除湿的食物还得以薏仁最出名,薏仁味甘淡,它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食欲,对腹泻也有一定的效果。天气热了没胃口的时候,不妨煮点薏仁粥。
而人体内脏和静脉之间属于相生相符的关系,人体就像是一台机器,各个零件和组件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运转平衡。所以说大家想要提高脾胃的免疫力,不妨可以多按按身上的一些穴位,效果也是很不多的。比如中脘穴,它的位置在于人体腹部上半部分,肚脐眼正上方的4寸左右,时常按一按能起到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的好处。再比如足三里穴,在膝盖下方三指左右的位置,时常按一按能起到固本培元、补脾养胃的好处。次数没什么限制,闲下来多按一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