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黄帝内经没看一页,中医也没学一天,却能随便就能看懂老中医的方子?很简单,就是因为两个字:药理。药理就是指药物的具体成分,中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具体成分,才会有了所谓的功效。比如,白芝麻为什么有一定的催奶作用?因为白芝麻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可以扩张乳腺周围血管,改善乳区供血量,所以许多催奶的偏方中都会用到白芝麻。
白芝麻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可以扩张乳腺周围血管再比如大承气汤,这是中医用来专门对严重便秘的,看中医描述的功用:峻下热结;急下救阴;通胃结,救胃阴;泻阳明之燥气而救其津液,清少阴之热气而复其元阴;荡涤三焦之坚实;峻泻热……看完这段话,我相信你肯定会被绕晕了。
但是,从现代药理学分析一下这个配方:大黄、厚朴(姜制),各三钱。枳实、芒硝,各二钱……原理就非常清楚了,主要就是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减少肠容积。这里面大黄和芒硝相当于泻药了,而厚朴和枳实则是直接促进肠道平滑肌蠕动的。一般人们只知道大黄,芒硝是大寒的,清热,吃了会拉肚子,其实蒽醌甙才是大黄产生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结合型蒽醌甙类因由糖基的保护,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内被细菌酶分解成甙元和糖。甙元可以刺激大肠粘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吸收,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
但是,长期服用大黄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会导致结肠黑变,所以长期便秘用大黄的人,肠道都会变成黑色。除此之外,类似大黄的蒽醌类药物通常都具有依赖性,长时间服用就会形成对这种药物的依赖,不用药就不能排便。
排毒养颜胶囊,其实用的就是大黄很久以前,有个排毒养颜胶囊卖的非常火,大家还记得不?其实,这里用的就是大黄,所以那个排毒养颜胶囊吃多了会有黑肠病变,并且有依赖性,就是由于大黄蒽醌的原理。
还有个对便秘的商品,名字好像是清肠茶,一年卖了40个亿。其实,这些药品常常包括大黄、硝石两种主要成分,其他一些肠润药中也时常可以看见大黄的身影。长期服用不仅不会根治缓解便秘,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便秘,从而产生对药物的依赖。
利用中医理论的含糊不清,许多商家都赚翻了,结果就是老百姓逐渐受到伤害,越来越不信中医。我们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的饮食不健康,无论什么偏方和神医都没用,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的增加,纤维素摄入相对减少,导致便秘的人群越来越多。
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湿热),舌边有齿痕印或者舌体有红点……都是说明胃不好此外,白术、枳壳、厚朴、广木香,这些在中医中属于入胃经的中药,从现代药理学来看,大都是促进胃平滑肌蠕动的,所以你会发现这些中药对人的舌苔黄厚会见效。其实,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湿热),舌边有齿痕印或者舌体有红点……都是说明胃不好,孩子有舌苔黄腻,说明积食、消化不良;而舌苔稀薄甚至地图舌,就是味蕾脱落了。一般来说,开始都是孩子舌苔黄腻,也就是积食,消化不良;时间久了,味蕾细胞失去营养供应,就开始脱落。
正是由于我熟悉白术、枳壳、厚朴、广木香,这些中药的现代药理学,所以我就能随便看懂老中医的方子。众所周知,中医只有理念,没有药理的,这很好理解,古代人哪里有什么药理学啊?古代人是搞不清疾病具体机制的,所以他们就把很多的现象综合在一起取个名词,比如上火、内热、痰湿……
凡是能造成粘膜炎症的,比如病毒类(口腔溃疡、口角疱疹),比如细菌类,那就是上火了关于“上火”,我曾经具体分析过,凡是能造成粘膜炎症的,比如病毒类(口腔溃疡、口角疱疹),比如细菌类,比如便秘造成的粘膜炎症,比如吃辣椒造成的肠道粘膜损伤……有个客户最近压力大,嘴角长了一圈口角疱疹,按现代医学是身体压力大,免疫下降,导致病毒爆发。按照古中医理论,那就是上火了。
也就说,古代人是搞不清疾病具体机制的,所以就把很多的现象综合在一起取个名词。如果你没有很深的专业药学功力,你觉得你能把中医的这一团东西解开?当然,中医方剂绝对是有效果的,只是没能力给出现代学科专业解释,这就靠我们了。
营养师要学满三年,只学一年的营养师只能是勉强入门而已不过,你光懂药理学也是无法掌握中医的,还必须精通营养学。因为中药只要见效,一定有营养学原理的,不是中医理论有多强。比如,有些中药富含各种植化素,包括类黄酮、皂苷、三萜类、生物碱,除了共同的植化素,还有些植物还具有独家的植化素,比如银杏独家的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比如虫草独家的虫草素,提高免疫的灵芝粉主要是灵芝多糖和三萜类。此外,有些中草药里面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
同时,也正是因为中医没原理的,说不清道理,完全靠经验和技术,这样非常难复制。现在,你明白营养师为何要学满三年了吧?那种只学一年的营养师只能是勉强入门而已,没有专业能力的,也是做不了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