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中,有拒赔是正常的,关键是有什么理由拒赔?拒赔合不合理?
保险合同在生效的那一刻,就产生了法律效力,并不会无缘无故的拒赔。
拒赔了,总得探究个明白,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会听到XX保险公司又拒赔了又上热点了,与数据中赔付率相比一定有个地方有问题?
偏见源于误解,误解源于不了解。
买得不对→买了不赔→保险都是骗人的。
以下是常见的拒赔理由,探讨一下合不合理?
一.不在保障范围内
1.不属于保险责任
一份保险并不是什么都保,每份保险都有自己的保障范围,不同的保险对应解决不同的风险。
买了份意外险,感冒生病住院就不赔。
一种保险是解决不了所有的风险,只有不同的保险组合才能覆盖全部风险。
2.等待期出险
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一种手段,防范在知道即将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为获得赔偿而投保,如带病投保。
等待期不赔,所以在等待期也不必做不必要的体检。
3.属于免责情形
主要包含以下几类:违法行为、不可抗力因素、高危运动(意外险)、先天遗传精神类疾病(重疾险+医疗险)、康复疗养整形美容(医疗险)、妊娠(医疗险)。
4.实际情况与理赔标准不符
保险的理赔都是有标准的,未达到理赔的标准,是会被拒赔的。
重疾险理赔的标准是比较苛刻的,事实上大病不等于重疾,很多大病都不一定达到重疾赔付条件的。
除了恶性肿瘤等极少数病种是确诊即付的以外,其它病种的赔付都是有条件的。
如:脑中风后遗症
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2)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肢体机能完全丧失:指肢体的三大关节中的两大关节僵硬,或不能随意识活动。肢体是指包括肩关节的整个上肢或包括髋关节的整个下肢。
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语言能力完全丧失,指无法发出四种语音(包括口唇音、齿舌音、口盖音和喉头音)中的任何三种、或声带全部切除,或因大脑语言中枢受伤害而患失语症。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指因牙齿以外的原因导致器质障碍或机能障碍,以致不能作咀嚼吞咽运动,除流质食物外不能摄取或吞咽的状态。
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指
(1)穿衣:自己能够穿衣及脱衣;
(2)移动:自己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
(3)行动:自己上下床或上下轮椅;
(4)如厕:自己控制进行大小便;
(5)进食:自己从已准备好的碗或碟中取食物放入口中;
(6)洗澡:自己进行淋浴或盆浴。
重症+中症+轻症保障会更好,即使是轻症在一般人眼中也都是大病。
保险公司对条款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家公司的良心,一切以条款为准,赔与不赔条款上都写的清清楚楚。
建议: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如果不但买了重疾险,还有百万医疗险,那么即使不能获得重疾险理赔,医疗费用也可以通过医疗险获得赔付。
百万医疗险+社会医疗保险,可以解决这类“尚未达到重疾标准”的“重病”医疗费用问题。
二.没有如实告知
保险合同是基于诚实原则下签订的合同,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已的情况,所以告知是投保人的基本义务,也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一种途径。
在我国采取的是询问告知的形式,而在香港采取的是无限告知的形式,更严格。
商业保险的售卖对象是身体健康的人,因为这才符合让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去负担小部分重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否则明知道自己生病的情况下,交个几百块就能拿保险公司几十万去治病,无法承受。
医疗险:既往症,同时健康告知也是最严格的。
重疾险:已患疾病、近几年住院史等等隐瞒。
寿险:职业或健康状况没有如实告知。
意外险:高风险运动以及职业错填。
车险:车主隐瞒出险实际原因,串通事故方一起骗保。
医保卡代刷(买保险之前):
我们身边常常能见到用自己医保卡给父母买药的例子,医保卡代刷,是很容易引起理赔纠纷的,每个人的医保卡相当于自己的健康身份证,吃什么药对应的就是什么身体状况,所以即使是给父母买的降压药,也会被默认是给自己用的。
保险公司在理赔时,会查过往医保卡的购买记录,自然会认为你隐瞒了身体异常的状况,引起理赔纠纷,如无法举证自证,保险公司会认为带病投保不如实告之拒赔。
也有人会担心把自己过往的病史告诉保险公司会被拒保,或者提高自己的保费,于是就隐瞒了自己的病史,也有人这样唆使……
如果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各公司的核保政策不相同产品也不同,既有健康告知严的也有相对宽松的,选择适合的产品。
隐瞒实情投保,很容易导致我们买的保险“不保险”,自己坑自己。
买保险就是用来防范未来的风险,不告知就是给未来的理赔埋下了隐患。
为了自身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如实告知,
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及在合同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足以影响对方作出订约与履约决定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
保险公司也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三.存在信息误区
明知道合同中没有这项保障,仍然期望获得理赔?
销售时的误导,大公司理赔有保障……
再比如重疾险的确诊即赔?误以为被确诊重疾甚至大病就能立即获得赔偿而事实上可能比较严苛。
事实上重疾险的赔付分三类:
第一种是确诊即赔,比如恶性肿瘤;
第二种是病情达到某种特定状态,比如脑中风后遗症;
第三种是实施某种特定手术,比如重大器官移植;
销售误导→再拒赔→保险都是骗人的。
四.建议:
1.买保险前
分析自己的需求,了解这些需求应该用什么产品来匹配,明确保障范围,最后确定保险方案。
2.买保险时
遵守投保流程,做好如实告知。
3.买保险后
了解理赔流程,做好保单管理。
次维空间